望天吼
琉璃望天吼
杜晓红
现存朝阳市营州路二段十五号 关帝庙院内的一对琉璃望天吼,属于清三彩,里面陶瓷外挂一层釉,为陶瓷质地,通高400厘米、须弥座高230厘米、吼高170厘米、琉璃座长90厘米、宽65厘米、腰长62厘米、宽 38厘米。蹲坐于双层须弥座上,须弥座下部正面雕一龙头,龙头两侧雕有如意花纹,如意花纹上雕有双层俯莲,俯莲上为蟠龙束腰。西侧束腰下方雕灵山海水。东侧束腰正面下方雕海水宝塔。其余图案皆为二龙戏珠。束腰上雕有双层仰莲,仰莲的上层四面 各雕有两条赤龙,龙首皆向右侧,再上层为双层双瓣仰莲圆形座,托住方形三彩琉璃须弥座和吼身。琉璃须弥座分为俯莲、束腰和仰莲。须弥座上置琉璃望天吼。吼首仰起,张口,口内含宝珠,前肢直立,后肢弯曲,呈蹲坐状。头长双角,毛发为紫色,项带金铃,形态 神奇,做工十分精湛。据文物界权威人士讲,望天吼属清代佛教供奉之物,国内只有三只。原来北京有一对,其中一只在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流失日本,另一只在清政府衰退时被太监偷走卖到了杭州,不知具体去向,现在传世的只有朝阳这两只了。
相传这对琉璃望天吼烧制于清代,是地方少数民族(民族不详,现已无据可考)向清廷进献的供品 ,共两对。怎么来到关帝庙的有两种说法,一种是在乾隆年间,关帝庙的主持僧照缽为修建关帝庙外出化缘,途中和私访的乾隆及随身大臣相遇,数日同行相处甚好,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,临分手时候,赵缽问乾隆,家住何方及姓氏,将来怎么样再能见到。乾隆回答, 到北京大院找我。此后,照缽到了京城,到处找北京大院,一连几天找不到,心中郁闷,来到斋饭馆就餐,一边吃一边自言自语,北京哪个院子最大呢?絮叨几次,被跑堂的听见,连讽刺带挖苦地说,北京皇宫院最大,但那不是你去的地方。赵缽心想也是,但还是想见 朋友一面,就围着皇宫转,期待能够在皇宫外围碰上老朋友。后来在御花园北门,恰巧真的碰上外出私访归来的乾隆,两个人才得相见。乾隆把照缽领进宫内。进宫途中,照缽发现了两对吼,很是羡慕,待乾隆亮明身份的时候,把照缽吓得赶紧叩头,但乾隆却说,我们 是老朋友不必拘礼,并且问赵缽,要送他点东西作纪念,要钱还是要物,赵缽说,什么也不要,就想要一对望天吼,乾隆就给了他一对。并派人派车将这对望天吼送到了朝阳。另一说法是主持僧通过宫廷的太监买来的。根据乾隆48年《重修关帝庙碑》记载 ,有“皇上派太监那公修缮关帝庙”之说,可以证明应该是皇上所赐,第一种说法比较可靠。
1963年辽宁省副省长王梓木视察朝阳文化工作,说这对东西属于非常珍贵的文物,放在朝阳不好保存,建议提高存放等级,之后,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。然而,在省博物馆文革中也没有躲过浩劫,被当做“四旧”砸碎成了几十块 ,文革后,省博物馆将其碎片粘贴复原,放在了大门前。1992年,关帝庙对外开放,经文化部门与多方协商,省文化厅终于同意将望天吼移交给朝阳县博物馆。运回途中,由于防震措施不当,粘合部位全部裂开散落,经朝阳县博物馆工作人员重新整理粘合 复原,放回原石雕吼坐上至今。